人工湖膨潤土防水毯的接縫是防滲薄弱點,若處理不當,易出現縫隙導致滲漏,影響整體防滲效果。需按規范流程做好接縫前準備、針對性處理不同場景接縫,并強化質量檢查,才能確保接縫密封可靠。
一、接縫前準備:基礎工作要做足
1. 清理接縫區域
先將相鄰防水毯搭接邊及周邊 30cm 范圍內的泥沙、雜草、油污等雜物徹底清理,可用軟毛刷清掃,頑固污漬用濕布擦拭(禁止用腐蝕性清潔劑),確保搭接面干燥潔凈。若遇雨天,需用吹風機吹干搭接面,避免水分導致膨潤土提前膨脹,影響接縫貼合。
2. 核對搭接寬度與材料
按設計要求確認搭接寬度(需符合人工湖防滲標準),確保相鄰防水毯邊緣對齊,無錯邊、重疊不足的情況。提前準備好配套的膨潤土密封帶(需與防水毯材質兼容)、U 型固定釘(材質防銹,避免后期銹蝕污染),檢查密封帶無結塊、無破損,確保材料能正常發揮密封作用。
二、常規平面接縫處理:標準流程保密封
1. 對齊與固定
將相鄰防水毯的搭接邊對齊,確保搭接寬度均勻一致,用手輕壓搭接區域,使防水毯緊貼地基。沿搭接邊每隔一定距離打入 U 型固定釘(固定釘需垂直地基,避免傾斜導致固定不牢),固定點間距需合理,邊緣區域可適當加密,防止接縫處防水毯移位。
2. 密封帶鋪設與壓實
在搭接縫居中位置鋪設膨潤土密封帶,密封帶需完全覆蓋接縫,且與防水毯邊緣對齊,避免出現偏移。鋪設后用橡膠錘沿密封帶長度方向輕輕壓實,確保密封帶與防水毯緊密貼合,無氣泡、無空隙,使密封帶能與防水毯同步遇水膨脹,形成雙重防滲屏障。
三、特殊場景接縫處理:針對性解決隱患
1. 邊坡與湖底銜接拐角接縫
拐角處需將防水毯裁剪成扇形(根據拐角弧度調整裁剪角度),避免防水毯折疊(折疊處易產生縫隙)。先固定湖底側防水毯,再沿拐角弧度鋪設邊坡側防水毯,確保搭接邊自然貼合拐角,無張力。接縫時,除常規鋪設密封帶外,需在拐角內側額外增加一條密封帶,并用加密 U 型釘固定,增強拐角處密封效果。
2. 高低差區域接縫
若人工湖存在高低差(如臺階式湖岸),接縫處需先修整地基,使高低差過渡平緩,避免防水毯在接縫處受力不均。鋪設時,先鋪低處防水毯,再鋪高處防水毯,搭接邊需向高處延伸,確保水流方向不會沖刷接縫。接縫密封帶需沿高低差走勢鋪設,壓實后在接縫下方增設一層土工布,防止膨潤土顆粒因水流沖刷流失。
四、接縫質量檢查:多維度排查漏洞
1. 外觀檢查
接縫完成后,目視檢查搭接邊是否對齊、密封帶是否鋪設平整、固定釘是否牢固,無密封帶偏移、固定釘松動、防水毯褶皺等問題。重點檢查拐角、高低差等特殊區域,確保接縫無明顯縫隙或凸起。
2. 密封性測試
對平面接縫,可在接縫處噴灑少量清水(模擬遇水場景),觀察 24 小時,若接縫周邊無滲水痕跡、無膨潤土顆粒異常流失,說明密封合格;對拐角、高低差等關鍵區域,可覆蓋塑料膜并在膜內注水(形成少量水壓),保壓一段時間,若膜內水位無下降,即為密封達標。
3. 修補處理
若發現接縫處有縫隙、密封帶脫落等問題,需先清理破損區域,重新鋪設密封帶并加密固定釘;若膨潤土已局部膨脹,需更換該區域防水毯片段,重新按規范處理接縫,確保無滲漏隱患。
五、接縫后期防護:避免后期損壞
接縫完成后,需在 24 小時內鋪設保護層(如細土、卵石),避免接縫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(防止膨潤土失水干裂)或受外力踩踏。鋪設保護層時,需輕鋪輕壓,禁止重型機械直接碾壓接縫區域,可采用人工攤鋪方式,保護接縫結構完整。
人工湖膨潤土防水毯接縫處理的核心是 “清理到位、貼合緊密、密封強化、檢查全面”,尤其需重視拐角、高低差等特殊場景的接縫處理,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滲漏。掌握這些技巧,可顯著提升人工湖防滲系統的可靠性,延長人工湖使用壽命。若在接縫處理中遇到復雜場景,可咨詢專業防滲施工團隊,獲取定制化解決方案。
